紅杉[中藥]

紅杉[中藥]

紅杉,中藥名。為松科植物紅杉Larix potaninii Batalin.的樹幹內皮。分布於陝西、甘肅、四川、雲南等地。具有止痢,行氣之功效。常用於痢疾,脫肛,氣滯腹脹。

入藥部位

樹幹內皮。

性味

味辛,性溫。

歸經

歸大腸經。

功效

止痢,行氣。

主治

痢疾,脫肛,氣滯腹脹。

用法用量

9-15g。

採集加工

全年均可剝取,颳去外皮,曬乾。

形態特徵

紅杉,又名落葉松。喬木,高達50m,胸圍達1m。樹皮灰色或灰褐色,縱裂而粗糙。小枝下垂,幼時有毛,一年生枝紅褐色或淡紫褐色,有光澤。冬芽卵圓形,褐色或深褐色,有光澤,外層芽鱗先端尖,邊緣有睫毛。葉倒披針狀窄條形,長1.2-3.5cm,寬1-1.5mm,先端漸尖,上面中脈隆起,每邊有1-3條氣孔線,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3-5條氣孔線。表皮有乳頭狀突起。花單性,雌雄同株,球花單生短枝頂端。球果直立,圓柱形,長3.5-5cm,徑1.5-2.5cm,熟時紫褐色或灰褐色;種鱗近方形或方圓形,先端平截或微圓 ,邊緣稍內曲,背面疏生短毛和小瘤狀突起;苞鱗長圓狀披針形,紫褐色,比種鱗長,通常直伸,露出部分長達5mm以上。種子斜倒卵圓形,淡褐色,有不規則的紫色斑紋,種翅倒卵形,寬約4mm。花期4-5月,球果10月成熟。

生長環境

生於海拔2500-4000m的山地。分布於陝西、甘肅、四川、雲南等地。

相關配伍

《四川中藥志》:“治痢疾、脫肛、氣滯腹脹。”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